电话:028-83700507
关闭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职场资讯 > 彭州新闻

“西控”问卷,看彭州如何作答

来源:彭州市人民政府 时间:2020-09-27 作者:赶彭州人才网 浏览量:

“西控”区域是成都“天府之国”“休闲之都”的生态本底,是“千年立城”的基础和永续发展的根本,被视为 “ 成都后花园 ” 的“西控”区域,有着建设公园城市的最大优势 ——生态基底。

彭州作为“西控”区域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成都北部生态屏障,拥有龙门九峰、湔江河谷、九水润城、沃野蔬香、林盘清泉等优质资源,以及古蜀文化、牡丹文化、宗教文化、文翁治水等深厚人文底蕴,具备建设公园城市的基础优势和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先天条件,彭州有责任也有基础利用自身特色资源优势,深入实施“西控”战略加快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打造独具特色的立体山水公园城市。特别是实施“西控”战略三年来,彭州地区生产总值跨上五百亿台阶,经济社会发展质量效益稳步提升。实践表明,“西控”战略完全符合彭州实际,是彭州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到2022年

初步完成百里景观画廊建设,有效串联三大产业功能区和城乡空间,建成官渠郊野公园、鱼凫湿地公园等3个公园城市示范片区,彭州立体山水公园场景逐步呈现,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框架全面构建,重点领域改革实现突破,农商文旅体加速融合,城市生活服务配套水平显著提升,宜居形态更加凸显,城市对人才和产业吸附力明显增强。

到2025年

以百里画廊为轴线的彭州立体山水公园城市骨架基本形成,“一廊三境十三美”空间形态加速呈现,生态价值多元多级转化的公园城市示范场景更加丰富,城乡生产生活生态功能深度融合,多元复合的消费场景不断催生,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日趋完善,城乡要素实现自由流动,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水平持续提升,城市宜居生活水平超越中心城区,成为西部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生态经济强市和市民理想宜居生活城市。

彭州,坚持“西控”发展定力,持续优化生态功能布局,努力提升绿色发展能级,统筹公园城市先行区、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示范区和高品质生活宜居地“三区一地”建设,着力打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宜居的生活优势、融合的生产空间,加快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立体山水公园城市。

聚焦立体山水特质

坚决贯彻新理念建设山水呼应蓝绿交织的公园城市先行区

依托彭州“六山一水三分坝”的自然地理特质,以水为脉,再现湔江九分,塑造“三江、九水、十八湖”的秀美水色,以立体绿道线、特色轨道线尽揽多元类型公园城市示范片区,加快呈现“2 6 12 N”的城乡公园格局体系和“一廊三境十三美”的大美公园形态,充分彰显彭州从海拔480米到4800米的“立体山水”公园城市特质。

山水定城,塑造公园城市大美形态

1.重塑城市空间格局。持续优化“11236”空间布局,加快推动“多中心、多组团”格局成形成势,全力打造东西向城镇集中发展轴和湔江河谷生态旅游带,不断提升空间承载能力。系统擘画公园城市大美形态,以纵贯南北的立体山水百里画廊为轴线,结合山丘坝三大地貌形态,布局13个公园城市示范片区,构建“一廊三境十三美”的立体山水公园城市示范区格局,在市域依托2个国家公园、6个郊野公园、12个城市公园以及N个社区公园,形成“2 6 12 N”的城乡公园体系。加快完善城市绿地系统布局,提升城区绿地率等指标,助力成都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建设。

2.加快绿道蓝网建设。挖掘“文翁治水”人文底蕴,推进河湖水网联通,沿湔江河谷形成宽阔水面和湿地,重现“湔分九水、水润金彭”盛景。依托湔江、青白江、人民渠、柳河、濛阳河、魁星湖等,形成“三江、九水、十八湖”的蓝网体系,加快推进人民渠、柳河沿线整治以及汇通湖、金彭湖等项目规划建设。完善全长990公里的官渠、泉水、湔江三大绿道体系,打造“回家的路(上班的路)50条”,加快建设官渠、成汶铁路生态绿道,结合二环路、牡丹大道、三环路等环道建设以及穿城而过的四条支渠综合整治,形成蓝绿交织的“2 3 4 N”公共生态空间。

3.强化增绿添彩筑景。实施全域增绿添彩筑景三年攻坚行动,新增绿地面积200公顷以上、立体绿化面积20000平方米以上。新建微绿地小游园不低于20处,打造特色街区不低于5条。持续开展“两拆一增”工作,增加公共开敞空间50处,加快形成一批示范点位。持续推动大地景观再造工程,大力营造濛阳蔬香田园、官渠郊野美村、白鹿青青河边等一批大地景观点位,加快呈现“一轴两片三廊”的大地景观格局。

场景聚势,彰显公园城市多元价值

4.突出消费场景策划及创意设计。优化项目顶层设计和前端策划,以创意设计促进项目高品质建设,以项目高品质建设保障新消费场景的营造,以新消费场景的营造推动项目价值转化,推动“营策”和“建设”充分融合,以公园城市重点项目为载体,创新企业自主经营、国有资产租赁、多元复合经营等合作共营模式,共同推进场景营造、功能叠加、业态融合,重点依托鱼凫湿地、官渠郊野公园等项目,创造性地策划打造一批具有彭州特质的特色消费场景和网红打卡点。

5.打造多元类型的公园城市示范片区。打造大熊猫国家公园示范片区、鱼凫湿地公园示范片区、九陇湖公园示范片区、官渠公园示范片区4个绿意盎然的山水型公园场景。打造白鹿音乐小镇示范片区、桂花民宿小镇示范片区2个特色鲜明的人文型公园场景。打造葛仙山运动小镇示范片区、敖平川芎小镇示范片区、龙门山柒村示范片区3个美丽休闲的郊野型公园场景。以街区为载体,串联彭州园、龙兴寺及北湖公园,凸显社区文化主题,构建绿色出行体系,打造亲切宜人的柳河—北湖公园示范片区街区型公园场景。打造天府中药产城示范片区、蔬香田园产城示范片区、航空产城示范片区3个创新引领的产业型公园场景。

以人为本,完善公园城市治理体系

6.健全新型治理体系。完善“一核三治、共建共治共享”新型基层治理机制,健全镇街区域化大党建工作机制,组建社区区域党委,推动驻区单位、行业系统、产业功能区、社区党组织互联互动。搭建多方议事协商平台,构建社区共建共治共营场景。深化和完善城镇居民小区治理,开展专项行动。推动市域社会治理工作体系,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7.提升智慧治理水平。坚持“互联网 ”思维,优化拓展天府市民云平台彭州门户,集成优化特色服务不少于15项,持续提升社区频道智慧服务功能,有序推进智慧应用场景示范社区建设。运用大数据助力市域现代化治理和处置各类突发性事件。

8.激发基层治理活力。积极引进高质量的社区治理服务企业和社会机构,健全志愿者激励机制,推动社区居民需求和社会治理服务有效对接。完善居住小区自治体系,营造社区生活新场景,塑造小区文化,开展邻里活动,完善各类生活配套设施,推动治理成果共建共享。

聚焦要素自由流动

坚定担当新使命 建设充满动力富有活力的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

高标准落实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改革,在国家赋予成都西部片区5项重点试验任务基础上,自选2项试验任务,形成“5 2”城乡融合发展试验体系,加快推动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

构建城乡产业协同发展平台

9.健全城乡协同的现代产业体系。以“3 2”产业载体为重点,打造城乡产业协同展示的重要窗口。提升新材料产业发展能级,依托油气资源禀赋,重点发展化工新材料、精细及专用化学品、天然气利用三大产业线,推动中医药大健康产业三产联动发展,推动现代农业提能增效,提升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夯实强化航空动力产业多元化产业支撑,积极打造中国蓝色动力硅谷。拓展文旅产业链条高端应用场景,并围绕产业龙头企业开展协同招商,同时加快推动高能级产业化项目率先落地投产。

10.创新城乡产业协同发展机制。推动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剥离镇(街道)招商引资等职能,依法赋予产业功能区(园区)相关自主权,构建“两级政府、三级管理、专业高效”的城乡管理组织体系。创新城乡产业投融资协同机制,优化财政投向,优化产业投资目录,提高城乡产业协同投资能力。

11.创新产业功能区开发共建模式。建立政府主导、市场运营的专业化共建模式。深化院校企业地合作,搭建公共创新平台,以产业功能区为支撑,与德阳什邡合作共建彭什跨区域资源转化合作试验区,加快推进天府中药城与温江成都医学城等协作互补,拓展全市医药健康产业格局。

深化用地制度改革

12.深化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推动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定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二级市场交易规则,建立二级市场公开交易平台。

13.探索农村集体建设用地高效利用途径。深化宅基地自愿有偿退出试点在“龙门山·柒村”精品民宿产业园项目中取得的成果和经验,探索建立闲置集体建设用地收储机制。探索撤乡并镇后土地资源活化路径,探索土地综合利用模式,构建“国有建设用地 集体建设用地 农用地”综合利用模式,开展土地综合整治。

14.探索形成农用地和宅基地的“三权分置”实现路径。推进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力争2025年全市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率达75%以上。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完善集体林地“三权分置”运行机制。

探索生态价值实现机制

15.建立生态价值核算评估机制。制订生态产品目录清单,系统梳理彭州山水生态资源,探索山水、湿地、泉眼、林盘等不同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方法和技术规范。在龙门山柒村、鱼凫湿地、官渠郊野公园、濛阳新城起步区等区域率先开展生态产品价值核算评估试点,完善指标体系、技术规范和核算流程。

16.探索建立生态产品市场机制。实现山水林田湖草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不断完善林地、耕地以及流域水环境保护补偿机制,促进生态价值可持续转化。

17.完善生态价值转化工作机制。优先完善公园绿地及公服配套,引导龙门山生态涵养区、川西林盘、测土配方施肥等工程项目开发碳汇,推动环境资源向资产转变。

建立城乡有序流动的人口迁徙制度

18.持续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按照“总量控制、人才优先、动态平衡、双轨并行”的原则持续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全面落实人才“无门槛”落户,推行“先落户后就业”。建立“5+1+N”服务机制,提高落户便利性。

19.健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机制。加快引导城中村、城郊村农业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建立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奖励机制。增强落实转移人口市民化的财政保障能力,充分保障进城农业转移人口在农村的合法财产权利。

20.建立乡村振兴人才引留用激励机制。引进各类急需紧缺的创新创业人才及团队。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培训提能,推动更多科技成果应用到乡村和田间地头。发展新业态新模式。

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21.完善农村金融服务和产品体系。深化农村金融平台创新,提升平台资金汇集、产融对接等功能。

22.健全农村信用体系。逐步完善各类涉农信用信息数据库。创新“整村授信”等符合农村经营特点的信贷产品和服务模式,推动农村“信用变信贷”。

23.健全农村金融风险防范机制。增加彭州市创业融资担保公司注册资本,完善“银政担”“银政”等涉农风险分担体系,构建新型“银政担”合作模式。强化金融风险防控,健全完善农村金融风险应急处置机制,防止发生区域性金融风险。

创新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完善利益联结机制

24.鼓励支持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以市场主体身份开展对外合作。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集体经济运行新机制。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以多样方式发展集体经济。

25.助力农民就业创业能力提升。加快培育精干高效农技服务队伍。健全新型职业农民制度体系,享受从事农业创业的各类扶持政策。鼓励以创业带动就业。

26.建立健全农民收入增长机制。推动农民收入向多途径转化。

促进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发展

27.健全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规划机制。高标准完善城乡全域规划,提升全域规划水平,统筹全市城乡基础设施规划,为城市未来发展拓展空间。

28.健全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机制。健全分级分类投入机制,创新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模式,构建群众参与机制,探索共同参与、长效运营的治理模式。

29.健全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管护机制。充分发挥乡村公共基础设施作用,满足城乡居民生产生活需要,全面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

聚焦产业提质增效

坚决落实新要求建设业态契合高效协同的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示范区

依托湔江河谷生态带、百里蔬香示范廊道,以及天府中药城、新材料产业功能区等四个功能区(园区)建设,以彭州独具魅力的龙门山、白鹿、九尺、葛仙山、桂花、丽春6个特色小镇和三圣鹭栖香楠、蟠龙文创聚落等N个精品川西林盘为载体,深度整合彭州蔬菜、天彭牡丹、桂花陶瓷、龙门柒村等丰富特色资源,积极创新业态场景、功能载体、开发运营模式机制,强化商业逻辑,加快构建“1146N”(一带一环四区六镇N点)组团式发展的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格局。

高标准构建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骨架

30.加快建设湔江河谷生态带。重点策划推出天府国际中医药养生休闲旅游区、5G无人机智慧小镇、大熊猫国家公园入口社区等一批美丽乡村综合体,示范引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内部城乡各类生产要素向彭州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加快推进“天彭盛境·湔江美谷”、湔江河谷国际旅游度假区等一批重大产业化项目签约落地。打造天彭门盛景,实现“一门连两岸”,建设世界旅游地标。加快推动大熊猫生态和文创产业园、熊猫生态谷等项目建设,打响熊猫IP。推进“龙门山·柒村”、通济花溪民宿集群等旅游基础设施和签约文旅产业项目落地建设,打造生态为本、文化为魄、产业为用、人居为乐的国际山地旅游休闲度假目的地。

31.全力打造百里蔬香示范廊道。以万亩蔬菜大地景观为本底,以“泉水绿道”为纽带,以天府菜都核心区为重点,加快建设天府蔬菜四大核心项目,擦亮彭州蔬菜“金字招牌”。对标公园城市建设标准,建设濛阳街道蔬菜主题公园、九尺镇昌衡运动休闲农业主题公园,在百里蔬香示范带建设一批示范性“农业 文创”“农业 康养”“农业 旅游”项目,培育天府菜都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新业态。

高质量打造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载体

32.强化功能复合,建设产城融合的产业功能区。遵循“人城产”逻辑,完善产业功能区及园区总体规划、控制性规划和城市片区设计,规划布局生产空间、商业街区、生活社区和公共服务体系,打造功能复合、业态多元、职住平衡的都市活力区。重点抓好“3 2”产业载体核心起步区建设,加快实施新材料产业功能区创新中心、天府中药城科创中心、中医药博物馆、龙门山民宿服务中心、大熊猫国家公园展示馆、湔江河谷会客厅、亿佰家冷链物流产业园、航空博览科技孵化园等项目。加快推进天府中药城和丽春航空动力小镇近2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建设,实施产业社区人才安居工程,科学布局建设万达城市综合体、成都艺术科技城等一批教育、医疗、商务休闲、文体娱乐等生活配套项目,打造绿道、公园、绿地等生态场景。提升产业社区公共交通便利度,推动外联大通道成网,加快内部路网骨架成型,增强公交系统、慢行系统与高快轨的接驳和通达水平。

33.突出产业支撑,打造具有吸引力的特色小镇。突出“一镇一主业”,推进“农业 ”多功能拓展,促进农业与旅游、文化、生态、康养、体育等产业融合发展。做强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产业载体,打造森林康养、川剧文博、运动休闲、陶瓷文创等特色小镇,加快建设白鹿音乐小镇、葛仙山林野花源、白水河度假区、丹景山国际文化旅游度假区等特色小镇文旅项目。

34.厚植场景优势,营造独具魅力的川西林盘。积极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川西林盘建设,对项目实施主体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开展现代特色林盘试点示范,建设一批示范性精品林盘和林盘景区。深度挖掘川西林盘生态价值,率先打造三圣鹭栖香楠、蟠龙文创聚落等5个精品林盘。

聚焦引人聚流导向

坚定践行新定位塑造人城境业高度和谐统一的高品质生活宜居地

遵循公园城市生态营城理念,坚持以产引人、以水润人、以绿美人、以文化人的人本逻辑,以生态的高标准保护、城市的高水平建设、公共服务的高品质供给和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有力提升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和人口吸纳能力,加快打造人城境业深度融合的高品质生活宜居地。

保护大美生态环境本底

35.加强生态本底保护。严守“三区三线”边界,全面开展“降尘”行动,确保PM10和PM2.5达标。深入实施水污染防治“626”工程和土壤污染防治“620”工程,建立完善跨区域生态环境应急联动机制,持续加强环保能力建设。

36.建设绿色低碳城市。加快构建绿色低碳的产业、能源、城市、消费和制度能力体系。完善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机制,巩固国家生态文明城市和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成果。完善“轨道 公交 慢行”绿色交通体系。

提升规划建设管理水平

37.更新营城理念。遵循公园城市生态营城理念,坚持“增绿惠民、营城聚人、筑景成势、引商兴业”营城路径,围绕公园城市“策划—规划—建设—运营—管理”五个重要环节,健全公园城市全生命周期建管制度。

38.创新投建机制。着力构建生态建设运营双平衡机制。健全彭州市公园城市规划建设相关技术标准及相关法规,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加快项目落地实施,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39.推动精细管理。不断强化精细管理观念、健全精细管理机制,着力推动社区发展治理和社会治理双线融合,开展“城镇、产业、乡村”三大社区场景精细管理。以精细化管理推动公园城市建设进程,维护公园城市建设成果。

彰显城市宜居生活品质

40.加快匹配高质量公共服务提升引流能力。立足彭州市“3 2”产业载体发展优势,针对品牌教育、医疗市场主体需求,研究制定招商引资政策,大力引进中医药、航空航天类高等院校,加快推动四川文化艺术学院成都校区落地建设,补齐全市医疗服务设施短板,全面增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构建多层次养老保险制度体系,探索0-3岁婴幼儿托育服务合力协作机制,建立特殊群体、特定疾病医药费豁免制度。

41.加快塑造高品质宜居空间提升承载能力。统筹推进城乡社区发展治理“五大行动”,大力开展“社区微更新”专项行动,持续开展背街小巷、社区微景观、公园城市特色街区打造,加快龙兴寺片区改造、柳河沿线综合整治等城市更新项目建设。推动智慧社区、智慧交通等互通互联,推进智慧燃气、电力建设,保障全市农村饮用自来水全覆盖。打造“15分钟高效生活圈”。

42.加快疏通高效率交通脉络提升通达能力。全面构建“大交通、大枢纽、大物流、大服务”现代综合交通运输发展格局,加快“五高六快七轨”现代综合交通体系建设。强化对外连接,推动成都经济区环线高速公路彭州段2020年具备通车条件,加快推进成汶高速、湔三旅游通道、湔江河谷旅游轨道等重大交通项目建设。完善城市骨架路网,以支撑城市发展轴四向辐射。构建智慧交通体系,持续推动城乡一体化公共交通体系改革建设。

彭州坚决贯彻落实“西控”战略,坚持绿色发展、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以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立体山水公园城市为抓手,统揽“三区一地”建设,在成都融入“双循环”、唱好“双城记”、建好“示范区”、夺取“双胜利”中贡献更大彭州力量。

微信扫一扫分享资讯
相关推荐
暂无相关推荐
微信公众号
手机浏览

Copyright C 2009-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蜀ICP备16032479号 川公网安备 51018202000080号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彭州市南兴巷29号1层 EMAIL:zk@ganpz.com

ICP经营许可证:川B2-20210566 人力资源证: 510182102014

Powered by 彭才网

用微信扫一扫